2022年,一家物业公司对于一个小区意味着什么,我们都有着切实的领悟。
而物业领域在2022年发生的大事件,围绕“上市、输血、易主、质疑与并购”5个关键词徐徐展开。
上市
相比于2021年,2022年物企的上市数量较少。其中,万科旗下的万物云成为了去年物企上市的明星。
9月29日,万物云正式在香港上市,发行价格为49.35港元。这家公司汇集了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、中国诚通投资、淡马锡、高瓴等知名投资机构,作为基石投资者。
虽然万物云上市即遭破发,开盘价为45.6港元,但这不妨碍其成为国内市值仅次于华润万象生活的第二高的物企。
国内另一知名房企龙湖集团旗下的龙湖智创生活,还在申请上市的过程当中。
2022年初,龙湖智创生活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并于6个月后失效。2023年1月16日,二度递交的招股书再次失效。
龙湖集团回应称,龙湖智创生活申请资料仍在持续更新中,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决策,把控上市节奏。
输血
随着母公司房企陷入危机,一时间,物业子公司成了向房企输血的血库。
12月11日,碧桂园服务控股股东杨惠妍全资拥有的必胜有限公司出售2.37亿股份,总值约为50.55亿港元。12月27日,这家公司又向碧桂园借款50.55亿港元。借控股股东之手出售与借款,完成了物业公司对于房企的支持。
12月12日,旭辉也表示,将要出售持有的全部旭辉永升服务的股份,占已发行股份的比例为23.26%。
此外,雅居乐、奥园、德信中国、禹洲集团、中南集团纷纷出售了所持的物业子公司股份。
易主
房企出售物业公司股份的一个背景是,市场上对于物业企业持续看好,愿意花大价钱将其收入囊中。
11月22日,博裕集团完成了对于金科服务股份的收购。收购完成后,博裕集团及一致行动人士拥有金科服务4.24亿股股份,约占总股本的64.98%,成为金科服务的第一大股东。其中,博裕集团持有2.26亿股股份,约占总股本的34.63%。
质疑
物业企业的独立性问题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。
恒大物业持有现金被挪用一事持续了2022年一整年的时间。
3月22日,恒大物业表示,发现134亿元存款为第三方提供的质押保证金,已被银行强制执行。
7月22日,中国恒大和恒大物业发布公告称,经调查,基于恒大集团的资金需求,在相关高管授意下,恒大物业以存单质押担保方式,通过第三方分三次向恒大集团提供总计134亿元资金,用于集团一般营运。
12月20日,中国恒大发布公告表示,这起挪用资金一事的独立调查已接近完成,正在与恒大物业商讨偿还方案。方案主要为恒大集团向其转让资产,以抵消相关款项。方案落实后,将会进行公布。
并购
在物企并购领域,2022年风头最盛的当属华润万象生活。国央企身份加持,让其拥有更加突出的优势。
据统计,华润万象生活总共进行了4起收购,花费达46亿元左右。被其收购的物业企业有禹洲物业、中南服务、四川九州千城物业、祥生物业。
华润万象生活也一举超过碧桂园服务,位列2022年物企收购排行的第一名。
碧桂园服务在去年仅完成了两起收购,对象分别为中梁百悦智佳和合富辉煌,总共花费33亿元左右。
2022年,物业企业的收购总金额也较少,总计花费约为118.15亿元。这一数据都低于碧桂园服务在2021年花费的195.31亿元。